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气轮机负荷联轴间风道,包括腔室、冷却风道、Y型管路和主轴,所述腔室的外壁下端焊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活动插接有安装钉,腔室的上表面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一侧固定有第一排气管,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另一侧固定有第二排气管,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处固定有冷却风道,所述腔室的四侧内壁均铺设有侧负荷间墙板,所述腔室的内壁顶端铺设有上负荷间墙板,所述腔室的内壁顶端通过螺栓对称安装有气体导流立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使用便捷,从热源源头上给予控制,降低负荷联轴间温度,延长机组各系统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机组安全运行。
公开号:CN214330759U
申请号:CN202120216429.XU
申请日:2021-01-26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陈天晟;陈晖�;徐砚伟
申请人:Shenzhen Nanshan Thermal Power Co ltd;
IPC主号:F02C7-18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轮机散热附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燃气轮机负荷联轴间风道。
[n0002] 燃气轮机是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为工质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将燃料的能量转变为有用功的内燃式动力机械,是一种旋转叶轮式热力发动机,燃气轮机在空气和燃气的主要流程中,只有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涡轮这三大部件组成的燃气轮机循环,通称为简单循环,大多数燃气轮机均采用简单循环方案。
[n0003] 燃气轮机负荷联轴间由于处于燃机排气高温段,空间内温度较高,原设计由布置于负荷联轴间顶部的两台风机进行强制鼓风冷却,无缺陷情况下,负荷联轴间热源主要有三部分,一为透平框架冷却风机冷却缸体后的热风经由透平排气内缸排气孔直接排入负荷联轴间,二为排气室后保温层的热传导,三为透平排气缸和排气扩压器的热传导,但随着机组运行小时数和启停次数的增加,随着机组大修次数的增加,由于密封性不好造成的排气烟气直接漏入负荷联轴间造成空间温度明显上升。
[n0004] 负荷联轴间的高温气体会通过负荷联轴器沿轴向串入发电机间,漏烟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发电机热端的不平衡量,具体表现在机组带负荷的过程中随着排气端温度的上升发电机瓦振会有明显升高,同时会造成燃机回油温度的升高,加快燃机滑油老化速率,降低滑油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整个滑油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排气热电偶受高温影响易发生故障,由于热控接线盒也布置于负荷联轴间外壁表面,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多点排烟温度测量故障而机组跳机。
[n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轮机负荷联轴间风道,具备结构紧凑,使用便捷,从热源源头上给予控制,降低负荷联轴间温度,延长机组各系统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的优点,解决燃气轮机负荷联轴间散热不佳的问题。
[n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气轮机负荷联轴间风道,包括腔室、冷却风道、Y型管路和主轴,所述腔室的外壁下端焊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活动插接有安装钉,腔室的上表面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一侧固定有第一排气管,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另一侧固定有第二排气管,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处固定有冷却风道,所述腔室的四侧内壁均铺设有侧负荷间墙板,所述腔室的内壁顶端铺设有上负荷间墙板,所述腔室的内壁顶端通过螺栓对称安装有气体导流立板。
[n0007] 优选的,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与安装钉相适配的安装孔,所述安装钉活动插接在安装孔内。
[n0008] 优选的,所述主轴位于腔室的内壁底端,所述主轴位于气体导流立板的正下方,所述气体导流立板位于冷却风道的正下方。
[n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气管、冷却风道和第二排气管的下端均设有通道阀门。
[n0010] 优选的,所述Y型管路的底端固定在第二排气管上,且Y型管路的顶端固定有圆头。
[n0011] 优选的,所述安装钉共四个,四个安装钉相对于腔室呈矩形阵列分布。
[n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n0013] 本实用新型燃气轮机负荷联轴间风道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安装钉该装置固定在指定位置处,通过改变原有流道,优化冷却通风效果,达到降低负荷联轴间温度的目的,将冷却风道入口布置于主轴的正上方,在主轴的两侧设置气体导流立板引流,进而通过导流稳定压头和流速,使混合后的热风能够从顶部布置于两侧的排气管道顺利排出,从而达到冷却降温的目的,通过Y型管路的设计,增加排放管头,改造后负荷联轴间温度明显减低,极大改善了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使用便捷,从热源源头上给予控制,降低负荷联轴间温度,延长机组各系统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机组安全运行。
[n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n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n0016] 图中:1、安装块;2、侧负荷间墙板;3、腔室;4、安装座;5、第一排气管;6、冷却风道;7、Y型管路;8、圆头;9、第二排气管;10、上负荷间墙板;11、气体导流立板;12、主轴;13、安装钉。
[n001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1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n001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n0020]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燃气轮机负荷联轴间风道,包括腔室3、冷却风道6、Y型管路7和主轴12,腔室3的外壁下端焊接有安装块1,安装块1上活动插接有安装钉13,安装块1上开设有与安装钉13相适配的安装孔,安装钉13活动插接在安装孔内,安装钉13共四个,四个安装钉13相对于腔室3呈矩形阵列分布,可通过安装钉13该装置固定在指定位置处。
[n0021] 腔室3的上表面设有安装座4,安装座4的上表面一侧固定有第一排气管5,安装座4的上表面另一侧固定有第二排气管9,安装座4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处固定有冷却风道6,第一排气管5、冷却风道6和第二排气管9的下端均设有通道阀门,通过改变原有流道,优化冷却通风效果,达到降低负荷联轴间温度的目的。
[n0022] 腔室3的四侧内壁均铺设有侧负荷间墙板2,腔室3的内壁顶端铺设有上负荷间墙板10,腔室3的内壁顶端通过螺栓对称安装有气体导流立板11,主轴12位于腔室3的内壁底端,主轴12位于气体导流立板11的正下方,气体导流立板11位于冷却风道6的正下方,将冷却风道6入口布置于主轴12的正上方,在主轴12的两侧设置气体导流立板11引流,进而通过导流稳定压头和流速,使混合后的热风能够从顶部布置于两侧的排气管道顺利排出,从而达到冷却降温的目的。
[n0023] Y型管路7的底端固定在第二排气管9上,且Y型管路7的顶端固定有圆头8,通过Y型管路7的设计,增加排放管头,改造后负荷联轴间温度明显减低,极大改善了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使用便捷,从热源源头上给予控制,降低负荷联轴间温度,延长机组各系统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机组安全运行。
[n0024]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燃气轮机负荷联轴间风道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安装钉13该装置固定在指定位置处,通过改变原有流道,优化冷却通风效果,达到降低负荷联轴间温度的目的,将冷却风道6入口布置于主轴12的正上方,在主轴12的两侧设置气体导流立板11引流,进而通过导流稳定压头和流速,使混合后的热风能够从顶部布置于两侧的排气管道顺利排出,从而达到冷却降温的目的,通过Y型管路7的设计,增加排放管头,改造后负荷联轴间温度明显减低,极大改善了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n0025]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
Claims (6)
[0001] 1.一种燃气轮机负荷联轴间风道,包括腔室(3)、冷却风道(6)、Y型管路(7)和主轴(12),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3)的外壁下端焊接有安装块(1),所述安装块(1)上活动插接有安装钉(13),腔室(3)的上表面设有安装座(4),所述安装座(4)的上表面一侧固定有第一排气管(5),所述安装座(4)的上表面另一侧固定有第二排气管(9),所述安装座(4)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处固定有冷却风道(6),所述腔室(3)的四侧内壁均铺设有侧负荷间墙板(2),所述腔室(3)的内壁顶端铺设有上负荷间墙板(10),所述腔室(3)的内壁顶端通过螺栓对称安装有气体导流立板(11)。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轮机负荷联轴间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1)上开设有与安装钉(13)相适配的安装孔,所述安装钉(13)活动插接在安装孔内。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轮机负荷联轴间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12)位于腔室(3)的内壁底端,所述主轴(12)位于气体导流立板(11)的正下方,所述气体导流立板(11)位于冷却风道(6)的正下方。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轮机负荷联轴间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管(5)、冷却风道(6)和第二排气管(9)的下端均设有通道阀门。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轮机负荷联轴间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管路(7)的底端固定在第二排气管(9)上,且Y型管路(7)的顶端固定有圆头(8)。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轮机负荷联轴间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钉(13)共四个,四个安装钉(13)相对于腔室(3)呈矩形阵列分布。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7409832B2|2008-08-12|Gas turbine power generator plant with mutually independent cooling air channels from intake to exhaust
CN202055915U|2011-11-30|环保超静音型柴油发电机组
CN214330759U|2021-10-01|一种燃气轮机负荷联轴间风道
CN203615586U|2014-05-28|一种高寒地区井筒防冻加热器
CN204783221U|2015-11-18|一种发动机水冷排气歧管
CN202441484U|2012-09-19|风冷静音型发电机组
CN206000624U|2017-03-08|一种室内发电机内外腔的强排冷却结构
CN208518743U|2019-02-19|一种燃气发电机组
CN206190400U|2017-05-24|静音型风冷内燃机发电机组
CN205936834U|2017-02-08|柴油发电机组
CN206338125U|2017-07-18|一种静音发电机组
CN213510861U|2021-06-22|一种带有气体外泄警报的燃气发电机组
CN211819631U|2020-10-30|装箱式燃气发电机组的集装箱结构
CN209882349U|2019-12-31|一种高海拔、低温环境气密型电控装置结构
CN213331202U|2021-06-01|用于汽车涡轮增压器的隔热降温装置
CN211316697U|2020-08-21|一种提高降温冷冻效果的冷库
CN207813752U|2018-09-04|一种燃气轮机负荷间冷却通风系统
CN213180710U|2021-05-11|一种工业冷水机制冷效果测试装置
CN214787708U|2021-11-19|一种双燃烧室的燃气轮机空气引导机匣结构
CN212867722U|2021-04-02|一种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燃机进空气冷却系统
CN209030508U|2019-06-25|用于变频室的降温冷却系统
CN212537833U|2021-02-12|一种密闭式全预混燃烧系统及热水器
CN211008868U|2020-07-14|一种柴油发电机组的水冷型消音器
CN207315523U|2018-05-04|一种汽油静音发动机组
CN211116489U|2020-07-28|一种空压机热能回收系统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216429.XU|CN214330759U|2021-01-26|2021-01-26|一种燃气轮机负荷联轴间风道|CN202120216429.XU| CN214330759U|2021-01-26|2021-01-26|一种燃气轮机负荷联轴间风道|
[返回顶部]